当前位置:首页>>检察要闻
检察要闻
发挥检察联络室纽带作用 五天化解一起矛盾纠纷
时间:2019-09-16  作者:姚云  新闻来源: 【字号: | |

   

  

  2019年7月30日上午,朱某林支付余某结丧葬费、死亡赔偿金和精神损失费13万元,调解协议书在双方当事人签字后生效。至此,望江县太慈镇检察联络室协调相关部门,仅用5天时间,成功化解一起重大群体性上访事件。

  110接警,古稀老人命亡山场

  7月26日午时过后,年近八旬的余老伯还没老伴余某娥回家作饭,往日在这个点上老伴的饭菜都端上了桌。老伴比自己小不了几岁,身体一向较好,仍手脚麻利。余老伯以为她只是到邻里家去转转,也没多大在意,不急不忙地到老伴常走动的几户人家去看看,都说没见到人来。这下余老伯急眼了,脑子里闪现个不好的兆头,就照原路回到上午做工、离家不到二里地的油茶山场去。果不其然,看到了躺在油茶地里的老伴,没了声息,一下子懵了。余老伯拿出手机拨打110,该镇派出所警车呼啸着快速赶来,现场勘察认定:系中暑身亡,无他杀。出警民警及时与镇综治办、桃岭村通报,村里又与死者儿子打了电话,说明了事情的原委。镇村来人与余某娥亲属将老人抬回家中等待安葬,也在第一时间,村里又给承包山场的朱某林打了电话,因朱某林不在本县,由委托管理人王某全权处理。

  朱某林也是桃岭村枫术组人,因为头脑活络,在外做工程包工头。看到本屋场有个山场是个荒山,觉得可惜,就与村民组商量,想种植油茶。因他全家都在深圳,只是春节、清明节才能回家看看,平常就由王某管理。2016年,签订了100多亩的山场合同,一定就是20年,一次性付款25万元,用于屋场的修路、照明等公益事业,改善了人居环境。同时还约定,油茶管理用工也由本屋场的村民优先,出一个工,按每人每天50元结算。实际上这是个皆大欢喜的好事,合同签订后,也是一直这样执行的。谁料到会有这样的意外事发生,应该说,乡里乡亲,也好处理,但事情怎么又不是按我们这样的思路去想的呢?

  四次调解,检察联络室主动作为

  老人的突然意外去世,作为家中唯一的儿子余某结一时接受不了,也是人之常情。7月27日下午,县检察院设在该镇的检察联络室派员与司法所、派出所、桃岭村一起,和王某共同到余某结家去看望,寄托哀思并听取意见。余家人当即有人提出要现场处理,面对死者灵堂,面对死者那么多亲属,面对气头上的众多村民乡邻,现场处理很难不发生更大的冲突。为安抚家属,避免发生新的意外,镇来人提出家属方推出3名代表,在桃岭村调解室调解。第一次坐下调解,家属方代表说:余某娥系在朱某林的山场油茶地里务工,此时正是炎热天气,没有采取必要的防暑降温措施,是导致过错的主要成因,要求赔偿丧葬费、精神损失费和死亡赔偿金30万元并一次性付款。王某说:务工按天给了工钱,没有过错,出于道义只同意补偿5万元。双方你言我往,始终扯不到一起,差距太大,说着说着,一时情绪更激动,大有一触即发之势,此情形,根本达不成和解。主持调解负责人见劝不成,说不通,只得说,王某先行拿出4万元做丧葬费,并约定第二天再行调解。

  28日上午,约定好的双方又坐到了一起,王某送来了4万元现金,打了收条。家属方代表说,余下的部分要尽快兑现,不然人不火化、不出殡。此时王某正接到电话,留下律师去交涉。虽然律师从法律、政策等多个层面做解释工作,但无济于事,当天调解还是不欢而散。家属方一行人火气更大,骂骂咧咧走了。主持调解的镇村和检察联络室负责人,见这样收场,很是担心,大家在一起想点子,找办法,准备第二天再去做双方的工作。

  但令人想不到的是,意外还是发生了。第二天上午不到八点,镇政府大门口就围堵了二三十名余某结家人及亲属,群情激愤,说什么话的都有。本来镇政府就处在安九路沿线一侧,往来车辆多,又处在镇中心,人流量更大,社会影响非常坏,不利于稳定。如不及时化解,怕会引发进一步的矛盾上升。该镇及时启动应急处理预案,采取非常措施应对。镇党委书记方跃等领导也认为,矛盾决不能上交,要消灭在基层。他与其他领导主动接访,热忱服务,耐心听取意见,做来人安抚工作。王某在电话中得知现场事态,思想产生了顾虑,无论如何也不同意去镇里谈,要谈,也要去县城找个地方谈。如何打破这一僵局,如何化解这一纠纷,是摆在镇领导和调解人员面前急需解决的难题。3名代表还是领头人,又是家属方比较有头脸的人,先做通这几个人的工作,事情就有转圜。在家的几名镇领导分别找到这3人,又是一番苦口婆心好言相劝,3名代表表示愿意退一步并与调解人员去县里谈。这次王某也认清了事态的严肃性,两人之间又进行了信息沟通,同意赔偿额增加七到八万元。但仍与之前双方意思相差甚远,协议仍没有签成。

  死者在家已摆放有数日了,此时又正值炎热天,再不能达成协议,可能随时会酿成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。连夜,调解一行人又坐在一起商讨对策,只能再做双方工作,而且要单独做,各个击破。调解人分成两拨人,分别找双方,既与王某联系,又与朱某林联系。因为朱不在当地,就打电话。朱某林本来就是该屋场人,年纪不大出道早,对家乡还是有感情。在外历练多年,收入较好,加之山场油茶假以时日,很快会有收成,不能因小失大。朱某林也懂得这些道理,既然有这么多因素,也就答应再增加9万元,共计13万元。另一拨人也找到余某结及3名代表,说明厉害关系,摆清事实讲明道理,同时两拨人又互通信息,得知又增加那么多,就更有信心了。这样很快达成口头协议。调解工作还是要趁热打铁,30日上午,又一次把双方召集到一起,签订了正式书面协议,一次性打卡支付剩余的款项,纠纷得到有效的化解。

  案后反思,农村纠纷何其多

  在笔者采访的过程中,与各方当事人都小有接触,感触颇深。该镇检察联络室负责人徐进文说,得知这件事后,镇领导高度重视,责成综治办、检察联络室等部门快速处理,要将事态消灭在萌芽之中。村主任、村调解负责人余结飞介绍,该村现有38个村民组1299户5138人,是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、市级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、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、市级文明村,还是一个“文化有氛围、美好有特色、安居有特点”具有深厚底蕴的地方,更是元代学者王幼学陕西湖南巡抚余诚格家乡,在村级算得上是一个淳朴民风与火热现实自然和谐地,特色突出、规模适度、安居乐业的新型村庄。但是,近些年来,随着经济的发展,村民思想的活跃,法治意识的提升,维权理念不断增强,然邻里纠纷依然居高不下。

  就本案来说,原本就不能成为信访的信访,其个由可谓反思。一是出警迅速,第一时间安抚了家属,上至镇领导、检察联络室、派出所、司法所,下至村主任、调解员和村民组长,做到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,不然也达不到这样的效果。二是从王某电话中了解到,他也有些疑义,该尽的责任都尽了,就算有什么做得不够,也只是道义方面,不是不能给点补偿。三是走访死者的儿子后,据说他多少懂点法律,又是生意人,也见过世面,说起话来是一套一套的。他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:本来我家就占理,如果闹过了,反而不占理了。

  从以上我们得到如下反思:一是信访不信法。我国法治健全,有法可依,但信访者往往会认为,不上访就没有结果,即使上访了,没有领导签批就是不重视,形成了恶性循环。生活中却也常见这种事发生,一上访了,一有领导重视了,问题也就得到了解决,甚至能快些解决。此风不可长,法律法规真成了摆设。二是信访调解有待依法。近些年来,信访成效已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定海神针,调解更是全民皆兵,动用了大量人财物,稳定压倒一切嘛。特别是遇到重大节点,也是上访的高峰期,但对那些长期上访户、缠户甚至是越级上访人,更是采取硬堵,老办法不能用,新办法不会用,反正正常有理诉求也好,非正常无理上访也罢,无力无助。所以说,信访维稳要依法依规,真正走法治化、规范化轨道。